DSC03648.jpg  

其實私心不怎麼想介紹這裡,因為來這裡的遊客還不算是很多。

那次是和女巫HOSTEL的小管家聊天,討論基隆的各觀光景點,女巫說她覺得油庫那邊的海岸蠻不錯的。

對於一年會來數次望幽谷的我來說,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

網路上其實找得到關於它的分享,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網站中的海岸地質路線裡,也有約略的介紹,可以從這些地方找到前往的資訊,容我在這裡不作說明。

大坪海岸的海蝕平台和海蝕崖的範圍頗大,在這裡也可以觀察到數量不多的,與和平島地質景觀類似的蜂窩岩和蕈狀岩。

沿著望幽谷的海岸歩道下望,可以看見部份的大坪海岸,但是大坪海岸和八斗子濱海公園拾階而下後的海岸交接處,水深且無任何礁石,

因此是無法沿著海邊從甲走到乙,或乙走到甲(廢話)的。

這裡也不是經過規劃的遊憩區,所以沒有任何設施(比方說洗手間),因為有公共廁所和涼亭座椅的潮境公園和博物館園區就在山的另一邊和外面附近。

 

第一次來大坪海岸時,只有我和吉吉,我們兩人試圖從大坪海岸涉水經望幽谷下方海岸走到潮境公園,再回到投宿的長潭里漁港附近的背包客青年旅館。

當時是第一次來,而且是臨時起意,抱著探路的心態(牽涉到玩水這件事,一定要帶著我家爸爸一起才會下水,因為他會游泳我不會。)。

為了愛玩的兒子,沒準備的我,只好提著不能弄濕的帆布鞋,陪著穿著可以弄濕的布希鞋的吉吉,涉水行走。

因為我是赤腳,所以走在海蝕坪台上就算水不很深(有些地方有過腳踝但未及膝),我也盡量避開,因為有過腳踝的深度往往有海草和貝類隱藏其中,危險性較高。

所以這一趟路即便只有100公尺,也是有一部份備感辛苦,包含一個需如蜘蛛攀爬的轉角和一些踩踏岩石的段落(愛玩但膽小的吉吉對於踏石和跨溝這兩件事有心理障礙)。

然而,第二次來大坪海岸(也就是照片和文章的這一次),令人吃驚的是,前次來涉水走過的地方,完全的無水

因為退潮了?!其實上次和這次,我們到達這裡和停留的時間並沒有差很多。

所以說,玩海邊是要看潮汐或是運氣的,你每次來,看到的遇到的景象,無論是風景和生物,都會隨著天氣和潮汐而有所不同。

嗯,這次因為退潮的緣故,海蝕平台的美麗草地浮現,包著頭巾,穿著袖套,帶著斗笠在 "草地上"  工作的歐巴桑歐吉桑也出現了,

她們拿著小耙子刮草,搖籃子洗草(除雜質),提著一桶一桶的海草離開。

而我們,找了一處範圍夠大,水質乾淨,有海水不時注入。不深不淺,四周螺貝少,底下都是碎石的"游泳池"玩水,

吉吉最後終於能丟棄浮板,克服恐懼,把頭埋在水裡游泳了。

就在我們玩水的一個多小時之間,很慢很慢很慢的,逐漸漲潮,在水尚未完全抵達潮線(崖壁上固定的最高海水痕跡)之前,我們就離開了。

 

(下/把畫面自中央切成兩半,左邊的綠色部分在漲潮時是完全淹沒的。)

 DSC03604.jpg

下/左方盡頭的消波塊處是潮境公園的環保復育公園一帶,前身是垃圾掩埋場,右方山頭的明顯凹陷處裡面是望幽谷。

DSC03619.JPG

下/草地!草地!草地!

DSC03599.JPG DSC03606.JPG DSC03605.JPG DSC03608.JPG  DSC03615.JPG DSC03614.JPG  

DSC03622.jpg

下/圖中右方放置包包浮板的地方,就是上圖我坐的地方。

DSC03656.JPG DSC03660.JPG

下/成功會游泳了

DSC03657.jpg 

下/吉吉坐的這塊岩石在我們離開時早已淹沒水中

DSC0363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ean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