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二歲半以後才敢溜滑梯(但是三歲半以後才算是比較熱愛溜滑梯)。
四歲以後才第一次好不容易克服害怕,爬繩梯上溜滑梯(但那是因為該溜滑梯沒有樓梯只有繩梯萬分不得已,而且我相信要等到他下一次願意主動爬繩梯還有得等)。
三歲以後才開始主動玩積木。
四歲3個月,終於,我等到吉吉主動完成一幅圖畫。
那天是我正在用彩色筆和色鉛筆修飾自圖書館影印回來的歐洲國家行政區圖,因為我們家最近正在迷卡通影集:北海小英雄。
繼二歲半以後才敢溜滑梯(但是三歲半以後才算是比較熱愛溜滑梯)。
四歲以後才第一次好不容易克服害怕,爬繩梯上溜滑梯(但那是因為該溜滑梯沒有樓梯只有繩梯萬分不得已,而且我相信要等到他下一次願意主動爬繩梯還有得等)。
三歲以後才開始主動玩積木。
四歲3個月,終於,我等到吉吉主動完成一幅圖畫。
那天是我正在用彩色筆和色鉛筆修飾自圖書館影印回來的歐洲國家行政區圖,因為我們家最近正在迷卡通影集:北海小英雄。
我兒子是我的偶像,在昨天看了他的火車和飛機之後,我不禁要很真心地這麼感嘆。
他一直是個把玩具本身當成另一種玩具在玩的小孩,換句話說,他不把玩具本身當成玩具本身在玩(除了玩具車之外)。
比方說,買拼圖給他,他會把拼圖一片一片排起來,而不是拼起來。
買了像是豆子排圖案的益智玩具給他 ,結果他成天在煮蘑菇湯(買的當下我就預見到我會有很多蘑菇湯喝),或者告訴拿一杯柳丁汁給我(布丁杯裡裝了一些黃色蘑菇)。
有的時候,看他玩經常會發現許多驚人之舉。
所謂的驚人,只是我自己覺得驚奇,認為他很有創意。
今天吉吉拿了一堆奶粉罐裡的藍色湯匙來玩,全部插在我的木板組合架的縫隙裡。
他告訴我說那些是棒棒糖,他開了一家糖果店,媽媽很開心地選了一支荔枝口味的棒棒糖。
一歲五個月的吉吉的單音說話術,只有每天陪在他身邊的人才聽得懂。
不管詞彙由兩個字或是三個字,甚至是英文發音,他只取其中一個他能發的音來代表,並向人傳達意義。
ㄆㄆ、ㄆㄚˊ=跑車、吉普車、apple
ㄆㄚ ㄆㄚ=敞篷車、papaya、panda
從吉吉八個多月會扶著東西站起來開始,就有人告訴我說他可能過一兩個月就會走路了。
我的心裡對他會走路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期待,不會高興,也不會擔心。
因為我知道他會走路對我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正如我曾經期望他不要長大一樣。
因為長大,擁有的能力增加,相對的我的麻煩和負擔也跟著增加。
就好像你聽見他第一次出聲喊媽媽時會感到沖天喜悅,
吉吉滿一歲的這個月份,我替他報名了Y17(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的簡稱)親子館舉辦的抓周活動。(抓周是免費的,但是場地是要錢的,那裡是一個提供六歲以下幼童室內遊樂設施的地方)
讓嬰兒坐在放置了十幾樣物品的米篩中央(前面祭拜的風俗儀式這裡省略),讓他任意抓取,以預測未來的命運或會從事的行業。
下面是Y17親子館的抓周物品:
【書】表示會讀書,適合做學者、專家。
【筆墨】會成為作家、畫家。
【印章】有權勢、會做大官。
冬陽露臉的時候,我喜歡推吉吉到公園散步。
吉吉在公園裡只要見到諸如松鼠樹枝間跑來跑去,或是逛大街的小狗,或是吃東西的小鳥(啊,那是在我們家陽臺啦),甚至是人,他就會興奮地不停揮手並發出聲音,請想像揮著拉拉棒加油的棒球迷,只不過吉吉手上沒有拿東西而已。
好哇! 你偷翻我的書被抓到了吧。
那本書是The City by the Bay的繪本喔,以後你要帶我去阿。(The city by the bay refers to SanFrancisco. )
這套衣服配上帽子很有聖誕節的感覺呢。
6m的時候他就穿一歲的衣服,現在8m他穿一歲半的衣服。
帶出門常常被別的媽媽對她的小孩驚嘆:你看,大腿比你還粗。
或者乾脆被以為是一歲的小孩。
直到有了一個寶寶,我們才重新學習成為一個人。
因為看著他每天的成長,我們才能理解到自己原來是這麼長大的。
(脖子硬而後會坐,先坐而後爬,爬而後站立,站立之後開始走路。
還有其他關於手,關於視力,關於聽覺,關於語言,關於舌頭,等等的發展。)